世界未来500强 (中国)
The Future 500 China

履行公司公民三重(经济、社会、环境)责任的未来型企业联盟

 

未来500强论文

首页 > 论文精选 > 正文

中国石化烙守企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王基铭
( 二 O O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大家好!感谢未来500强论坛的邀请,使我有机会与“未来500”强组织的创始人的木内孝主席,在座的国内外来宾一起探讨我们共同关注的主题:“企业的社会与环境责任”。
当前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入口剧增以及一些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的非协调发展,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能源、农产品、土地和水等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长,占人口总数 41%约 2 3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废物、废气排放、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加剧;空气中 CO2浓度增加,温室效应显著;全球 1/ 3的土地濒临沙漠化。
深刻的历史教训和严峻的现实告诫我们,绝不能以牺牲后代的利益来求得经济一时的快速发展。实现当前与未来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协调发展是全世界每个国家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面临的环境挑战和形势更为严峻。因此,企业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提供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也要注意对整个社会和弱势群体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如解决就业、纳税、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贡献、员工享有的工作条件、劳动报酬、安全保障、教育培训、是否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合理开发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协调发展,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历史课题。

一、中国石化格守社会责任,努力推进可持续有效发展中国石化作为中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企业之一,我们十分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效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保障生产安全和员工健康,为社会提供环境友好产品,与社会和环境保持
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长期以来,中国石化自觉地把追求安全、环境、健康与生产力协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持续不断地组织清洁生产,推行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在生产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努力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环境友好产品,公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
减少,建立与社区和公众更为密切和融洽的关系,公司商誉和社会形象日益提高。
第一,调整结构,优化工艺生产环境友好产品。中国石化大力调整油气储量和产量结构,加大天然气等优质高效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天然气储量和产量远年增加。我们对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达不到环保要求的炼油化工生产装置坚决予以关停,到 2003年底共关闭约 1000万吨/年加工能力的炼油生产装置及10余套化Xi装置。同时,我们大力推进主要生产装置的技术改造,持续提高生产规模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减少汽车尾气有害气体的排放,是改善大气环境的重要措施。中国石化率先向中国政府作出了2000年实现车用汽油无铅化的承诺,积极开发清洁燃料生产技术,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生产装置,提前一年实现了承诺。此后,中国石化积极开发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燃料生产技术, 2000年7月 1日起向北京、上海、广州市场供应新标准清洁汽油。努力提高高标号无铅汽油的生产,有力地推动了汽车等相关产业向着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多年来,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对车用油品质量进行的历次抽查中,中国石化油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 100%。
第二,努力节能降耗,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近年来,中国石化通过加强管理,加快科技进步,生产装置的能耗物耗不断降低。2003年与2000年相比,石油加工损失率降低 61%,乙烯收率提高队 4%,乙烯裂解燃动能耗降低 7. 88%。中国石化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出发,制定了熄灭“火炬”的计划。目前中国石化95%的火炬已经熄灭,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400万吨。
鉴于我国水资源匾乏,我们制定了节水规划,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节水技术改造,近年来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每年节水 8%- 10%。
第三,重视全过程污染防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1996年至 2003年,我们先后对53套主要生产装置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其中有22套装置被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认定为清洁生产示范装置。通过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和操作管理的优化,参加审核装置的污染物量减少了12%-30%。
不断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品质量持续提高的同时,外排污染物不断减少,实现了增产减污。2003年与1998年相比,中国石化工业总产值增加了76%,而外排污水中 COD量却下降了 2 6 6儿“三废”综合利用产值上升了Mg.4%,环保设施固定资产增加了75.3%。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员工健康,积极治理隐患。石油石化生产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的特点。中国石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对新建及改扩建工程项目实施“三同时”,即职业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把缺陷和隐患消灭在源头;对已建成的装置、设施和公用工程,开展风险评价,积极进行隐患治理,最大限度地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十多年来,中国石化共投入资金84.7亿元用于改善生产条件和治理隐患,其中2001-2003年三年间投入32.4亿元。2004年将投入11亿元用于隐患治理。
由于对隐患进行有计划的治理,中国石化的事故发生率呈下降趋势,事故和自然灾害平均年赔偿率为5.35此其中事故损失平均年赔偿率仅为 1. 75%,自然灾害平均年赔偿率为3. 60%,赔偿记录远低于商业保险公司的记录。
第五,积极开展扶贫和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回报社会。中国石化坚持把消除贫困和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为自身庄严的社会责任。多年来,我什]对47个贫困县开展对口扶贫活动,累计投入资金和设施约7.5亿元,新建和改造了大量基础设施,新建了246所学校,为改善当地生产生活环境、改变教育卫生条件、安置就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石化还及时向地震、洪水重灾区以及疫区等捐助了大量的资金和物资。
第六,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合作和国际合作,共同推进中国可持续有效发展的进程。中国石化是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中国的唯一成员单位,积极创议在中国成立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中国企业联合会支持下,2 0 04年1月1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工商委员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外企业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事业迈出了新的步伐。
中国石化已经取得了FI赛车中国大奖赛的赛事冠名权。中国石化将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大力推动消费者使用清洁燃料和环境友好的石化产品,增强社会成员维护社会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坚持走可持续有效发展道路,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和中国加入WTO,给中国石化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走可持续有效发展之路,更加积极认真地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把中国石化建设成为社会公众认可的、高效的、负责任的石油石化公司,成为可以信赖的社会可持续发展事业的积极参与者,努力为社会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友好的、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我们将深化结构调整,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优化油气勘探开发结构,寻找优质的接替资源,大力开发和增加油气特别是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产量;加快炼油布局调整和炼油装置结构调整,提高炼油化工装置的效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增产清清油品和环境友好的石化产品;千方百计降低石化生产的物耗、能耗,重视再生资源、再生能源的利用。
我们将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用先进技术和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石油石化传统产业。加强生产清洁汽油、清洁柴油、清洁航煤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开发实现“零排放”的新一代环境友好系列工艺技术,努力从生产源头减少环境污染。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优先开发清洁生产工艺及资源优化技术,继续发展新型除油工艺、材料及设备,重点发展净化水回用技术,发展防治恶臭污染物技术,加快开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技术,开发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技术,使“三废”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强制淘汰污染严重的工艺装置和石化产品,重点治理污染严重的生产装置和企业,加快开发自然降解高分子材料,不断提高环境治理水平。
我们将持续不断地完善安全、环境、健康(HSE)管理体系。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水平,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机地结合,树立中国石化诚信守则、关注社会的良好形象。
我们将更加关注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加大扶贫攻坚的力度。中国石化积极支持并参与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工作,正在努力成为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为社会提供环境友好产品和更加优质的服务,庄严承诺为2008年奥运举办城市供应更加清洁的符合排放标准的燃料。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为贫困地区提供帮助,协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发展经济。
中国石化是把格守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措施来抓的,而坚持企业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重原则的未来500强标准符合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模式和价值观转变的趋势。因此,作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石化,我们支持未来500强事业,更愿意与社会各界加强交流,精诚合作,携手努力,为提高全人类的生活水平和保护子孙后代的利益贡献力量,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忠心祝愿论坛取得成功。

谢谢大家。



 

 

 

 

 

 

 


 

global
Future500 Global
 
logo-japan
Future500 Japan
Copyright 2004 - The Future 500 China - All Rights Reserved 未来500强(中国)版权所有